子路曰“伤哉贫也!生无以为养死无以为礼也”孔子曰“啜菽者饮水
子路曰:“伤哉,贫也!生无以为养,死无以为礼也。”孔子曰:“啜菽者,饮水,尽其欢,斯之谓孝。敛首、足、形,还葬而无椁,称其财,斯之谓礼。”
卫献公出奔,反于卫,及郊,将班邑于从者而后入。柳庄曰:“如皆守社稷,则孰执羁靮而从?如皆从,则孰守社稷?君反其国而有私也,毋乃不可乎。”弗果班也。
卫有大史曰柳庄,寝疾。公曰:“若疾革,虽当祭必告。”公再拜稽首,请于尸曰:“有臣柳庄也者,非寡人之臣,社稷之臣也,闻之死,请往。”不释服而往,遂以襚之,与之邑裘氏与县潘氏,书而纳诸棺,曰:“世世、万子孙无变也。”
所啜菽,喝豆粥。啜(chuó):饮。也 班:通“颁”。班邑。赏赐封地。
子路说:“贫穷真让人伤心啊!父母在世,没有钱财供养他们;父母去世,又没有钱财举办丧事。”孔子说:“尽管是喝豆粥,饮清水,而能让父母在精神上得到满足,这就是‘孝’了;他们去世后,只要有衣衾足以掩藏首、足、形体,入殓后就埋葬,虽然没有椁,但只要能根据自己的财力来办丧事,这就合乎‘礼’了。”
卫献公被逐逃亡,后来终于返回卫国。到了城郊,想要把一些城邑分赏给随他逃亡的人,然后才进城。柳庄就对他说:“如果大家都留下来保卫国家,那么还会有谁为您执缰驾车跟随您逃亡呢?然而如果大家都跟着您逃亡,那又有谁来保卫国家呢?您一回国就有了私心,这样做恐怕不可以吧?”结果卫献公没有分赏城邑。
卫国有个太史叫柳庄,卧病在床。卫国国君说:“如果病情危急,即使是我在主持祭礼时,也一定要告诉我。”后来,柳庄恰巧在卫君祭祀时去世了。卫君拜了两拜,叩头,然后向祭祀中的尸请求说:“有个叫柳庄的臣子,他不只是我个人的臣子,也是国家社稷的重臣,刚才得到他去世的消息,请允许我前去吊丧。”他来不及脱下祭服就赶往柳家,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祭服赠给柳庄,并且封给柳庄裘氏和县潘氏两个邑,还将封赠文书放进棺里。文书上说:“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万代相传,永不改变。”
战于郎。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,息曰:“使之虽病也,任之虽重也,君子不能为谋也,士弗能死也,不可。我则既言矣。”与其邻重汪踦往,皆死焉。鲁人欲勿殇重汪踦,问于仲尼。仲尼曰:“能执干戈以卫社稷,虽欲勿殇也,不亦可乎。”
齐与鲁在郎邑作战。鲁国的公叔禺人遇上一个拄杖进入城堡避难的士卒。于是感慨地说:“虽然徭役使百姓们很疲困,赋税也使百姓的负担很沉重,可是那些卿大夫不能为国家谋划,士人不能为国家献身,这是不行的!我既然已经这样说了,(就得有行动)。”于是他就和邻居的少年汪踦奔赴战场,结果都战死了。鲁国人打算不把少年汪踦当作未成年的人来举行丧礼,于是向孔子请教。孔子说:“他既然能够拿着武器保卫国家社稷,即使不把他当作未成年的人来办丧事,不也可以吗?”
襄公朝于荆,康王卒,荆人曰:“必请袭。”鲁人曰:“非礼也。”荆人强之。巫先拂柩者,荆人悔之。
滕成公之丧,使子叔敬叔吊,进书。子服惠伯为介。及郊,为懿伯之忌,不入。惠伯曰:“政也,不可以叔父之私,不将公事。”遂入。
哀公使人吊蒉尚,遇诸道,辟于路,画宫而受吊焉。曾子曰:“蒉尚不如杞梁之妻之知礼也。齐庄公袭莒于夺,杞梁死焉。其妻迎其柩于路而哭之哀。庄公使人吊之,对曰:‘君之臣不免于罪,则将肆诸市朝,而妻妾执。君之臣免于罪,则有先人之敝庐在,君无所辱命。’”
所巫先拂柩:是君临臣丧的礼节。拂,就是祓,祓除不祥的意思。